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书法家展出动态

书画家马国庆:笔墨中现精气神
作者: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13/12/7 点击数:
紫砂壶拓片(由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 

紫砂壶拓片(由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

 

佛像拓片(由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

佛像拓片(由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

人生源素
  苏轼之人生十六件
  赏心乐事
  清溪浅水行舟;
  微雨竹窗夜话;
  暑至临溪濯足;
  雨后登楼看山;
  柳荫堤畔闲行;
  花坞樽前微笑;
  隔江山寺闻钟;
  月下东邻吹箫;
  晨兴半柱茗香;
  午倦一方藤枕;
  开瓮勿逢陶谢;
  接客不着衣冠;
  乞得名花盛开;
  飞来家禽自语;
  客至汲泉烹茶;
  抚琴听者知音。
  “精气神”乃天地间一切生命之根本。人常说,养生养的就是“精气神”。“精气神”也是艺术家于创作中潜心寻觅的灵动之美。笔与墨,自古以来始终被中国人用来认知世界、表现万物有情。摆弄笔墨者众,而把养生和舞文弄拓搁在一起,并能悟得墨中蕴含的“阴阳日月之美”者,恐寥寥无几。京城有位用墨高手,琉璃厂人马国庆。把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传拓到宣纸上,纸上的鱼依然“栩栩如生”,这“大变活鱼”的用墨功夫为此君独有。马先生对于墨所能够体现的丰富精神气韵,堪称悟透了:因为有了“气韵”,墨不再是黑色的,而是五彩的!
  古街古墨
  马国庆是已故马宝山先生的公子。马老是传拓大家,亦是书画、碑帖鉴定名家,2004年以96岁的高寿仙逝。马公子传承父业,也以书画传拓名世。马先生的书法作品曾作为国礼送美国国会,拓片为不少外国元首政要收藏。他还曾为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制印。称马国庆为琉璃厂人,因其“长于斯”:马家院门直对的就是挂满古旧字画,飘着古檀香气的“宝古斋”,再走几步就是墨香浮动的“一得阁”和“戴月轩湖笔徽墨店”。“荣宝斋”和“庆云堂”这等老字号更是少年马国庆每日求学必经之路。“当时与小伙伴常玩"拉瞎"的游戏:一个人在前面拉着,后面跟着的孩子闭上眼不许看,靠鼻子的嗅觉就得说出走到哪家店铺门口了。这些店铺,各具特色,气味不同,许多都是百年以上的知名老字号。”
  马家迎来送往的无论远客还是近邻,大都是与马老先生同级的“民国范儿”。在马国庆的儿时记忆中,常来家中做客的有张彦生、苏庚春、傅大卣、程长新等老一辈金石书画鉴定大家。由于爱好和家学的缘故,马先生自幼时常见到“黑老虎”(拓本的别称),历朝历代的精佳妙品尤令其好奇着迷。马家公子得真文化气场怡养,墨香自然浸入了骨髓里。“一头扎进传拓的技艺领域,恍然间竟有50多个年头了!”
  借墨达情
  传拓艺术,有实物考证的历史就有1500多年。拓本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是易于远途传递和保存的文物藏品。比如许多古代墓碑已损毁消失,但拓片却可以帮助我们“见识”历史珍迹,揣摩解读其原有的艺术风格与时代文化特征。关于拓片,古有“千两黄金哪购得”之说,其弥足珍贵可见一斑。传统拓片采用复制性平面再现的技术方法制作,而马先生自创的“立体拓”,稽古出新,令“古法”入新境,既保持了器物原有特征,又有“我”对于作品的解读。
  马先生这样诠释“立体拓”的内涵。传拓一幅作品要经历三个层面:1.观物取象;2.迁想妙得;3.借墨抒情。具此三层面,创作是也。而三个层面中最后之“借墨抒情”的“情”字为“墨气”之源泉,也是人之灵性所在。马先生解释说,“拓”通常是在十来分钟内即可完成的事情,那是由一连串“啪啪啪”娴熟有序的利索动作组成,即一气呵成;而之前的“读”(对器物的形、质、文字与文饰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却往往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只有读懂读透原作品,确立最佳角度,然后才能用艺术的手段去体现它最动人之处。”马先生说,“人有站立坐卧与闪转腾挪之不同状态,各种生命体征和灵魂交感都要通过画面传递给观者,这是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老酒贴新标,更与简单的复制完全不同。”
  拓能通神
  依马先生之见,“用墨有大学问”。俗话说,“大厨调水火,拓艺调水墨”,看来,厨艺与拓艺在最高境界都有不可言传之奥妙。问其“为何墨非黑色而是五彩的?”马先生以“看图说话”的形式作回应。先是一幅古代美女图。画面中佳人肤如凝脂,樱桃小口莹润,水灵灵的一张俏脸呼之欲出,这气韵这效果,全因用墨的巧妙与精绝。马先生还特意为此“美人拓”赋诗一首:头束云鬟着艳装,婀娜体态气飞扬。临风倩影悄悄至,惟有萧歌伴异香。
  好古之人必会对马先生自创立体拓的明清紫砂壶和黄杨古木拓艺拍案叫绝。老壶特有的包浆和古木的筋骨苍润感竟然都能在宣纸上表现!马先生还有个绝活,那就是“拓活鱼”。他拓过的最大的一条活鱼长近2米,来自密云水库。那“大腹便便”欢蹦乱跳的活鱼姿态被捕捉展示得淋漓尽致,白花花亮闪闪的鳞片好似还挂着水珠。观此画面,立刻了悟为何“用墨有大学问”。难怪老一辈文化大家冯其庸先生赞“马君传拓技术通于神而臻于化境矣”。以坊巷俗语表达便是:马先生把“墨”玩到家了!
  马先生说,传拓讲天气时辰,强调子时午时,“上纸的方法也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这听上去与做茶很相似。就像阴雨天气不宜采茶炒茶,拓墨也不宜在空气湿度很大的情况下进行。“因地而变,因时而变,因材而变,因境而变”,马先生说,“变”字指的是创作中的顺时顺势。“不经意处见高明”。拓不同的器物,在用纸、气温干湿度和使用的工具等诸多方面都有严格的配比。“举个简单的例子,拓战国玉和汉代砖石差异就挺大,前者纹路很细腻润泽,所以选纸要细,后者具粗犷素朴之美,用纸自然要厚。细者表韵,粗者现味。”
  因为把所有的心思都“泡”在了墨里,马先生是个科技领域的“白丁”,这位老北京诙谐地宣称“我也不上网我也不逮鱼”,意思就是一切与“电脑”有关的事物皆不精通。一本厚厚的《中国传拓技艺通解》,马先生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用笔写在纸上完成的。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远离喧嚣,再用墨香浸润心田。这是一种唯属马先生的养生至高境界。
  作者:张喆

版权所有 中国国家书画网 2013-2015
电话:010-57283280 传真:010-57283282
网址:http://www.gjshw.cn 电子邮箱:zggjshw@163.com